Search
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报道
华银电力公司:驭光而行 “湘”当有为
来源:华银电力公司
作者:欧芳 李劲夫 赵智能
日期:2023-07-14

QQ图片20230705140104_副本.jpg

湘中,属丘陵山区。挺立的高山深谷,注视着时代的风起云涌,也见证着社会发展的万千变化。而今天,这里正在参与一场影响深远的建设,成为湖南娄底由资源枯竭型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改变,在娄底境内的重金属污染区、石漠化区、采矿塌陷区悄然发生。

2023年的初夏,在冷水江锡矿山、在涟源湖泉镇、在新化温塘、坐石三地,新铺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烂漫的山花竞相“生长”,蔓延成海。曾经的不毛之地,因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落地,悄然变为湘中地区最美的风光。

一期全投新业绩耀眼湖湘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项目是集团公司高位推进,融合“光伏+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的发展项目,是扛鼎大唐华银“东西南北中”五大基地的湘中娄底基地的探索,也是集团公司着力“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项目涉及冷水江、涟源、新化三地,占地近3万亩,是中南四省唯一列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清单的34个项目之一。

如此庞大的山地光伏项目,没有相应的建设经验可循,华银电力公司的集体智慧和执行能力在2023年6月30日得到验证。这一天,随着项目一期最后一个光伏发电方阵成功并入电网,一期50万千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项目一期历时12个月,共建设3个220千伏升压站、187公里35千伏集电线路和51公里220千伏送出线路,浇筑桩基19万余根。

面对如此紧迫的任务,从拿到项目指标开始,华银金竹山发电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单位,第一时间组建了能源开发部,成立了冷水江锡矿山、新化、涟源三个工作小组,严格筛选了30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基地建设一线,打响了湖南最大山地光伏项目的攻坚之战。

这些从各个岗位选拔而来的优秀职工,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加强学习、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是他们“转行”后急需克服的第一个难题。为了精准核查每一块资源的属性、面积、边界条件,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常常加班加点自学研究各类软件。没用多长时间,这些从零开始的“门外汉”就熟练掌握了Mapgis、奥维等专业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应用于土地资源排查,为项目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面对山地光伏用地存在的政策、民生等一系列问题,能源开发部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土地流转,是推进项目必须闯过的第一关。会议那段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5个小时以上,‘5+2’‘白加黑’是常态。”面对土地属性复杂、政策变化未明、流转协调难度较大等困难,各小组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在推动土地流转过程中,面对一些村民的误解和质疑,各小组将项目支持性文件与光伏项目的优越性打印成册发给项目所在的村组,并收集权威媒体关于光伏国家政策与光伏实际运行的视频,广泛传播,起到了正面宣传、消除村民顾虑的良好效果,项目一期所需的1万多亩土地成功流转到位。

建设过程中,全体项目建设人员长时间驻守施工现场,克服施工环境复杂、点多面广、疫情与高温干旱天气、组件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实现升压站、送出工程、光伏场区、并网调试等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这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团队,一路奋勇争先,出色完成所有工作,确保了项目一期50万千瓦按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绿色转型新征程流光溢彩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满足400万个普通家庭年用电需求。”娄底光伏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锡矿山的开采历史超过120年,头顶“世界锑都”桂冠。但长年的开采,也给矿区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包袱,由于复垦发展种植的投入高、收益少,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荒山”。

“在锡矿山上开发光伏发电,通过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不影响原有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用‘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和‘一地多用’。除了可以获取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还能与农林种植有机结合,提高种植收益、增加就业岗位。”据负责项目建设开发的娄底基地锡矿山负责人介绍,项目将有效改善矿山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

在涟源,新光村“基地建设+乡村振兴”模式的创建,则是另一大亮点。

“‘基地建设+乡村振兴’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保障。”涟源湖泉镇新光村是华银电力公司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该公司驻村工作队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发展畜牧养牛产业有相应政策支持,结合光伏发电的特性以及当地的地质土壤,发展“牧光互补”是“基地建设+乡村振兴”的一个结合点,经过三方的多轮讨论和论证,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的想法应运而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牧光互补”的想法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后,华银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开始在新光村拓展畜牧养牛产业,建设湘中黑牛养殖场,并开展牧草种植。通过“牧光互补”,该公司实现了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当前,湘中黑牛养殖场与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现已养殖黑牛100余头,试种牧草10余亩,随着项目的推进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党建引领新蓝图同心绘就

“自娄底建市以来,还没有跨三个县市、用地几万亩的项目。”娄底基地项目是华银电力公司“二次创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娄底全域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地方村部、EPC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人员,工期最繁忙的时候,现场施工人员接近2000人。如何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华银电力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该项目以“党建引领+光伏基地”为抓手,通过开展企地共建,最大限度争取娄底市委、市政府以及新化、冷水江、涟源三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与项目所在地村部打造联合党支部,深化政企互信,在攻坚项目和急难险种任务上,实现“组团协作”,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项目启动后,娄底市政府成立娄底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娄底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项目进度,对项目各方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娄底市发改委牵头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国网电力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与华银电力公司娄底专班集中办公调度。冷水江、新化、涟源等相关县市参照娄底市模式,建立工作专班,采取“高位调度、集成作战、一体办理”工作模式,及时联动推进工作。

娄底光伏基地新化项目所在的温塘镇,组织专班人员坚守现场,全力协助新化项目部一起解答群众关于项目建设的疑难问题,普及“农光互补”知识,疏通土地流转堵点,营造了良好的基建环境。娄底光伏基地冷水江项目部位于海拔近千米的锡矿山上,紫外线强,条件较为恶劣。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驻守来峰村和樟木村,挂牌督战。涟源市桥头河镇、湖泉镇、龙塘镇专班强化责任担当,不分昼夜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带头普及光伏知识,让村民对光伏发电项目有更新的了解与认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目前,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二期正全力推进,项目下属涟源二期、冷水江采煤塌陷区和新化曹家三个子项目已于6月底开工建设。作为华银电力公司高质量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娄底基地项目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将娄底这座资源型城市发展留下的地表伤痛,以“光伏+生态治理”的模式一点点治愈,焕发出新的生机。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1-24 11: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