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就要快到了。
如果不是这场战“疫”,“你”会在哪里?
你会像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一样,守护着一个小家,也守望着日常的点滴幸福。
在每个忙碌的清晨,你为孩子做好可口的早餐;在每个华灯初上的黄昏,你与爱人携手漫步;在每一个夜晚,你在父母膝下承欢……
如今,疫情当前,你身着“大唐红”,你化身“大白”,像一名普通战士和医者一样,逆行在战“疫”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
你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给支援疫区的老百姓带来温暖;你心中永远有任务、肩上永远有责任,守护着支援志愿服务疫区人民健康的阵地。
“你”是大唐的巾帼奋斗者。在奋斗中,“你”体验着内心从未有过的骄傲,也感受到生命从未有过的温暖。
小小身板里蕴藏着超强能量
时针滴答,脚步匆匆。
新的一天,又以“战斗”的节奏开启了。
支援乐东的第二批“大唐红”志愿服务队队长武利娟带队进入“红区”前,瞅了一眼手机上的日历:9月4日。这一天,是她和战友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场上连续奋战的第14天。
体重不到100斤的武利娟,总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
身处“疫”线,武利娟几乎每天冲锋在位于高风险区的乐东县莺歌海镇莺三社区,在“红区”里,她身兼核酸采集、对外协调、收集材料、物资搬运工等多项任务,一忙碌就是十几个小时,还随时充当战友们的“替补”。
每当战友们担心武利娟这身板能否扛住时,她总会风趣地说:“瘦归瘦,但我全身都是筋骨肉!”这还不算,她还在自己防护服上写下这样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的)女超人。
在战友眼中,队长武利娟配得上这几个字。这个胆气过人、拼劲十足、耐心超强的“大唐红”战士不一般,她那小小的身板里总是蕴藏着超强能量。
“我先上!”每次进入“红区”核酸采集直面风险时,武利娟总是习惯冲在年轻战友的前面。
一次,武利娟所在的小组正给排队的居民做核酸检测时,有位居民发生剧烈地咳嗽,此时采集咽拭子,无疑会增加“大白”感染的风险。
“让我来!”这次,站出来的依然是武利娟:“来乐东之前,我已经重复观看了数十遍核酸采集和防护措施学习的视频,相信我!”
战友们不禁为武利娟捏了一把汗。采集过程中,一旦这位居民咳一下,喷出的飞沫将直接飞向武利娟的防护面罩。
“您只要忍耐几秒钟就好!”武利娟小心翼翼将棉签塞到居民口腔里,一边引导居民呼吸,一边精准完成操作。短短10秒钟,如同特战队员完成一次惊险动作,武利娟表现完美。
许多人不知道,这位看似瘦弱的“战疫大白”,她始终把“党员就是困难的‘挡’员”作为自己的人生定位,无论大小事她总是冲锋在前,把自己当成男人使,舍小家只为“大家”。今年,武利娟还被评为集团公司“十佳优秀共产党员”。
在一次次战斗中,武利娟喜欢当“救火队员”,哪里有危险,她就冲向哪里。一次,乐东县万冲镇一个矛盾重重、有极高危险的卡口,急需志愿者支援,武利娟主动请缨,申请调换至危险卡口执行任务……
武利娟的暖心服务是“大唐红”志愿服务队的一张“闪亮名片”,被战友们亲切称呼为“武姐”:面对“友军”物资紧缺,她主动把自己的那部分拿出来和“友军”分享;面对居民做核酸不配合,她苦口婆心,哄着他们配合核酸采样;面对年轻战友担惊受怕神情焦虑时,她主动靠上去,悉心抚慰……
“阿妹啊,谢谢你,辛苦了……”每当遇到当地阿公、阿婆用夹带海南方言的普通话向自己和战友们“真情表白”时,就是武利娟最开心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加油!”
此时,时针已指向夜里十一点半,武利娟突然想起答应和两个孩子的视频通话,还未兑现……
战‘疫’一线绽放属于自己的“战斗青春”
“送给最爱的慧敏!我在海口等你凯旋!”
支援乐东的第二批“大唐红”志愿服务队队员陶慧敏,收到爱人通过微信发来的“爱心礼物”,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曾经,这个娇柔的“95后”女孩,内心也有过害怕和惶恐——她怕的不是被感染的风险,也不是执行任务的艰苦,而是担心丈夫和家人不能完全理解支持自己的决定。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海南多地几乎按下“暂停键”,陶慧敏在这场战“疫”中扛起了“95后”年轻一代应有的担当。她说:“我要在战‘疫’一线绽放属于自己的“战斗青春”。
她清晰记得,出发支援乐东的前几天,部门主任在办公室里对大伙说:“接到上级命令,公司要抽组第二批“大唐红”志愿者支援乐东,大家有要参加志愿服务的,现在就报名!”
没有过多思考,一个“我”字,瞬间从陶慧敏嘴里蹦了出来。整理行装、集结、坐上班车、抵达乐东……如今,回忆起那天的“密集活动”,陶慧敏仍觉得像电影情节一样紧凑。
和大多数刚到战“疫”一线的志愿者一样,她也曾焦虑和担忧,但社区居民的一声“姑娘,谢谢你”令陶慧敏感动得落泪,“在这里的经历,可能是我这辈子终生难忘的宝贵财富。”
陶慧敏和战友们每天都会提前两个小时起床,提早一个小时到达指定地点,在相互帮助和监督下认真穿戴防护服。在她们眼中,这一袭白衣是“战袍”,是冲锋的“铠甲”。
核酸采集、值守道路卡点、巡查……几个小时下来,陶慧敏早已汗流浃背,用她的话讲,“蒸桑拿也不过如此”。
这一切,有位社区阿姨都看在眼里:“姑娘,你们和我女儿一样的年纪。我可真心疼!”
听到这些,陶慧敏和战友们内心的阴霾一扫而空。那些因为口罩压出的伤痕,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病魔可怕,人心必须温柔。有一天,一位社区大姐对“大白”陶慧敏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听抖音里说有的“大白”也可能被感染。我真的也很担心你们!”
陶慧敏怔了一下,转而指了指自己的防护面罩说:“您看,我戴的是什么?戴上它,我们‘百毒不侵’!”
对于26岁的陶慧敏来说,在这场战“疫”中,青春带给她的是责任和希望,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隔不断的爱。虽然每天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衣下,但在她看来,惟有在困难中,才能让自己获得快速成长。“今天又会是一场硬仗!”抵达岗位之后,陶慧敏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喊了声“加油”。
“每天最开心的,就是下班脱防护装备!脱下这身‘铠甲’,我又重新看清了世界。”陶慧敏开心地摘下布满水雾的面罩,透过镜子望着自己疲惫的脸笑了。
那深深浅浅的压痕,仿佛一个个勋章,刻在了“大白”陶慧敏清秀的脸庞上,成为战“疫”一线最美的青春面庞。
平凡的人,做好平凡的事
娇小的身躯、轻盈的脚步、温柔的语调,举手投足间透着内敛和低调,这是梁语丝给人的印象。
8月22日早晨,天边的肚白还没显现,梁语丝随第二批“大唐红”抗疫志愿服务队的“战士”,紧急奔赴此次疫情较为严重的乐东抗疫一线……
出征乐东的路上,梁语丝给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拨通了微信视频:“妈,我随队出征前往战“疫”一线了,等十一国庆放假后,我再去接你们来海南……”
“我们支持你!多多保重!”梁语丝的母亲几乎“秒回”。她了解自己的女儿,心里已经打定坚守的主意,“圆子(梁语丝的孩子)就交给我们了,你放心。”
谈起儿子圆子,梁语丝眼眶红了。每天一次20分钟的视频通话,难解她对儿子的深深思念:“我始终欠着家人。”
记得第一批“大唐红”志愿服务队出征三亚那天,她在海口通过视频连线给刚满2岁的儿子,献上生日歌祝福。上次和儿子见面还是五一假期的时候,如今已过去四个多月。这次,一声令下,她毅然奔赴战“疫”一线。“告别万家灯火,愿做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这恰是梁语丝的心灵写照。
在战友眼中,梁语丝始终心里时时装着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给别人温暖。有一次,她职守的卡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当地居民:有位居民带着自己的家属要翻越卡点前往镇上,由于没有相关通行证,将无法通行。此时,这位居民的家属情绪表现极为激动。为此,梁语丝主动靠前询问相关情况,了解到该居民的家属患有重度抑郁症,需要药物辅助治疗。由于疫情居家时间过长,药物已经用完,急需赶往镇上专科医院取药。针对这种情况,梁语丝积极安抚居民家属,第一时间向组织汇报了情况,最终通过特事特办,得到妥善解决。
无独有偶,一次,在执行消杀任务时,有位居民大哥拒不配合“大白”消杀工作,脾气还很暴躁,大吵大闹。很多“大白”都纷纷退缩不敢靠上前,梁语丝却选择逆流而上,拿起酒精喷壶就冲上去说:“大哥,天气这么热,过来我给你喷一下就凉快了,别中暑了”。此时,刚才还气冲冲的居民大哥仿佛烟消云散般,脸上不禁露出灿烂的笑容,并配合消杀……
“志愿服务工作没什么窍门,就是发现问题和快速解决问题,并把每一件看似琐碎的事情用心做好。”梁语丝说,“爱的力量,会像星光点亮旷野点亮人心。”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战场上,志愿服务人员一个温暖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的都是信心和力量。
很多人开玩笑说:在家躺着也能为社会作贡献,这还是第一回。作为防疫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和乡村治理面临的任务细碎、繁杂,需要每个人的耐心和自觉。等到疫情结束时,我们期待,摘下口罩迎接的不仅是新鲜空气,还有在团结抗疫中树立的全民卫生安全意识。
战“疫”中,梁语丝获得一些成果,但她说,最大的成就感,是看着自己守护着的这个地方的烟火气渐渐浓厚起来。
那一刻,身心的疲惫好像瞬间消失。
那一刻,耳畔仿佛飘过歌曲《平凡英雄》里那句动人的歌词:“做一个平凡的英雄,握紧拳头,去战斗,想要争的不是天下,是我背后,你一个安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