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20日消息(记者贾海元 实习记者王碧珏 通讯员高明 马茜)11月中旬,正是北方供热的关键时期,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却不见“高耸冒烟的烟囱”,取而代之的是居民群众家中更温暖、更稳定,以及空气质量更加优良的居住环境。“绿色”取暖、温暖过冬,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冬天最冷的时候,这里(大柴旦行委)平均气温可以低至零下三十摄氏度,供暖期长达7个月……冬天暖气热不热,是我们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情。”在大柴旦居住了十多年的居民邵文辉说道。
还未到小雪节气,走在大柴旦街道上,最低温度已然来到了零下12摄氏度。
走进当地居民李延娟家里,感受得到是温暖和干净,还有一眼能看得到的“绿”。“以前冬天烧锅炉的时候,外边的窗台上就积着一层灰,家里都不怎么开窗户。但是现在换了清洁能源供暖之后,灰尘没有了。现在温度还稳定,我家里养的花都比前两年养得更好了。”李延娟这样说。
李延娟正在整理家中的花(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王碧珏 摄)
在大唐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刘大贤正在与供热项目部人员部署今日工作,大屏幕上各种参数映入眼帘,不远处空气源热泵等高效节能供热设备正在全速运转,干净、整洁的供热设备让人很难与“供热站”一词联系起来。
大唐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王碧珏 摄)
“在海西州和大柴旦行委大力支持下,大唐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认真践行产业‘四地’建设要求,创新供暖方式方法,在国内高原高海拔地区首次采用‘绿电+空气源热泵+电极式锅炉(燃气炉)+蓄热水罐+智慧控制系统’的多能源耦合技术路线,整个项目零排放、无污染,在保障24小时恒温供暖的同时,实现了供暖效率、供热质量和环境保护一举多得。此外,该项目电力全部来自海西本地的风电、光伏,有效发挥了海西风光资源优势,实现了绿色能源就地消纳和就地转化。”刘大贤说道。
工作人员正在讲解供暖项目运行方式(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王碧珏 摄)
距离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300多公里的都兰县“风光”发展势头强劲——大唐海西州清洁供暖配套25万光伏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建成投产后,这里也将成为为清洁供暖提供源源不断清洁能源的一员。
“作为国家规划确定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青海省是打造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的主战场。大唐都兰旺尕秀一体化园区,计划建成百万千瓦‘风光牧’基地。目前,首期25万光伏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内投运。项目建成后,将落地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年发电量超4亿千瓦时。在满足清洁供暖用电的同时,预计每年将向电网输送绿色电力约2.38亿千瓦时。”该项目负责人曹文艳这样介绍道。
都兰在建25万光伏项目(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王碧珏 摄)
据悉,该项目建设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4.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约39.24万吨,烟尘10.42吨。有害物质排放量的减少,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逐“绿”而生,向“绿”而行。如今的青藏高原,绿色能源改变了冬天原本的样子,绿色发展的成果已然惠及高原各族人民,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链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602029&ui=owHmwX+S4Fbc13PMVLbz8TPK4Sw+3Rn67NZCRNEqmP2Y3tABRlzdQ/twyXeiU1Wm&action=share&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