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退休,竟然成了业务‘半桶水’。”在攸县能源公司燃料质检楼里,制样员老潘师傅正对着新投入运行的燃料智能化全自动制样系统唉声叹气。
该公司燃料智能化全自动制样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传统的人工制样依赖于制样员的经验和对制样设备的性能熟悉程度,而智能化机器人制样采用机器臂、传感器和算法程序,能够精确控制煤样制备的每一个环节,在节省燃料成本、提高制样效率的同时,也给老潘带来了“困扰”。
“这机器人一来,从取样、破碎到筛分、干燥,都可以全程自动化操作。”老潘发现,自己原本赖以生存的经验和技能,在机器人面前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传统经验与新兴技术的碰撞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又得埋头学习了!”
老潘拿出老花眼镜和小本子,逐个记录机器流程画面的操作方法和关键参数,并向调试人员询问:“这机器人制样系统到底是啥原理啊?操作细节有哪些呢?”
“扫码、点击主控电脑、核查各制样流程的状态参数,首轮缩分重量、前级干燥质量损失率……”老潘边听边往小本子上认真记录。
当得知各制样流程的状态参数需要通过不断调试,从而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后,老潘又主动找到技术人员交流:“我对公司各个煤种熟悉,我跟着您学,也给您讲讲课,咱们互帮互助!”
老潘配合技术人员对机器人制样系统开展试验和参数微调,对各种湿度粘度的煤种进行测试,根据国标要求调整前级干燥的时间和温度,将其划分为普通、较湿粘、湿粘等多个层级,针对不同层级优化不同的制样流程,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节约制备样品的时间。
经过努力,老潘不仅熟练掌握了机器人制样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将其与以往的人工制样经验完美结合。
老潘感慨地说:“这机器人确实好啊,变‘人防’为‘技防’,杜绝人为干预,保证样品代表性,还能节省燃料成本呢。”
“可不是嘛,连续投样平均时间才20分钟,咱也不用那么累了。”大家回应道。
老潘笑着说:“咱可得好好干,用好新技术,跟上新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