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湿式电除尘上,那个被称为“人孔门”的进出口只有45厘米×40厘米,要从这个口进入电除尘内部,必须先把入口上部的把手抓牢了,先把脚伸进去,然后让身体水平进入,整个动作环节就像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完成拉伸动作,靠得是两臂的力量。
完成这个动作,对于宝二发电公司检修维护部脱硫班的小伙子狄海轩和吴洪涛来说,毫不费力,可对于上了年纪“发福”的李小虎、杨红卫,则有些吃力。
“人孔门”位于19米高度的旁路烟道部位,进入除尘器内部,目之所及是密密麻麻纵横排列的阴极线和沉淀底管,管径60毫米,形如那些用圆木扎成的木栅门,脱硫人习惯称它们为“马蜂窝”。
在这些整齐列阵的“马蜂窝”之间,留下一个高65厘米,宽约2米的狭长空间,是专门供检修人员工作走动的专用通道。但是这个空间非常狭小,即使身型轻巧的人也只能爬过去或者以半卧的姿势挪过去,体格彪悍一点,就会影响到行动的便捷,不是安全帽磕碰到头顶的喷嘴,就是脚下陷入那些沉淀底管的间隙。
脱硫人进入这个空间的任务,就是清理沉淀底管里结满的浆垢和调整阴极线的位置。职业的敏感性让他们能够用目光观察到每根管道内壁的浆垢和阴极线的位置,那些沾满浆垢的部位,一定会呈现奶油色的光泽和翘起的垢片。
初夏的空气并没有进入除尘器内部让人觉得舒畅。在里面两个小时后,杨红卫已经感觉到浑身汗液的粘稠度。狄海轩的脸花了,吴洪涛的脸涨得通红,李小虎平躺在阴极线的下端。他们的工作服上都沾上了厚厚的一层石膏灰,每个人都变成了“石灰窑”的员工。
“由于机组长期运行,部分阴极线不在沉淀底管的中央位置,沉淀底管的内壁上沾满了浆垢,因而工作过程既是考验人员体能,更是检验每个人的细心程度。”杨红卫一边忙着清垢,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叮咛其他人,又像是说给自己。
每个沉淀底管内壁厚厚的浆垢被逐一处理掉。而每一次调整阴极线的位置,须从下一层人孔门爬进去,爬到和阴极线平行的端头位置时躺平,伸直胳膊滚过去进行调整。工作组几名成员,就在摸爬滚打中来完成每一道工序。
“按照检修标准,阴极线间距应相等,并处于沉淀底管中心,偏差大于5毫米必须进行修复,在这样的空间工作,必须全程佩戴好防护措施,否则会对呼吸道产生严重影响。”工作负责人杨红卫如是说。
他每次在湿除工作完成后要补工作服,每个补丁都是一次劳动的记录。例如膝盖那块儿,是今年2号炉C修中刮破的。还有安全帽,那一道又一道的划痕,是他在电除尘内部与“马蜂窝”亲密接触时的“相互问候”。
因为接连几天的雨,初夏的热烈还没有蔓延,而这几个脱硫人,已经在湿除内开始的检修工作,紧凑而热烈,俨然抢了夏的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