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供暖的温度又适宜又稳定!”家住大柴旦行委检察院小区的李阿姨对家中的供暖情况赞不绝口,“今年供上暖以后,他们来我家检查过两次暖气了,看看热不热,你看,我家的花也长得更好了。”
11月初的立冬时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的最低温度已然下降至零下5摄氏度,心系取暖户的大唐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经理刘大贤带头开展上门回访工作,确保提供安全稳定的供暖服务,用心呵护民生“温度”。
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打造绿色生活新名片
地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大柴旦行委,平均海拔3200米,冬季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供暖期长达7个月。以往采用的燃煤锅炉供暖,不仅能效低下、取暖质量不高,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如何让生活在这里的2万群众温暖舒适过冬,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采用的“空气源热泵+电锅炉+水蓄热”创新技术路线,可实现24小时恒温供暖,保障了供暖的稳定性、连续性,让当地供热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相比燃煤供暖更加稳定可靠,得到了地方政府、蒙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一致好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大规模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及“空气源热泵+电锅炉+蓄热”技术路线在高原、高海拔地区首次应用。”大唐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经理刘大贤正在向记者们介绍该项目运作流程及带来的“温暖实惠”。
由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大柴旦行委清洁供暖项目,于2023年7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底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超1亿元,供热覆盖大柴旦镇、锡铁山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5万吨。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而且为进一步健全高寒、高海拔地区清洁能源供暖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提供了经验和典型案例支撑。
建设清洁能源项目,“光伏蓝”赋能“生态绿”
柴达木盆地大气稀薄、云层遮蔽率低,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500小时以上,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大于6800兆焦/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
“我们的项目位于柴达木盆地都兰县北部的旺尕秀‘风光储一体化’园区内,直线距离都兰县城70公里,光伏场区装机容量250兆瓦,配套新建一座330千伏升压站。作为清洁取暖配套项目,着力构建绿色电力供暖,让电力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就地服务群众和改善生态的新型发电供热联合模式,实现‘风、光能源-电能-热能’全清洁转化。”
难得的晴好天气下,大唐海西州清洁取暖配套25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火热朝天,该项目负责人曹文艳正与施工单位核对今日计划完成的工程量。
“这里平均海拔在3600米,每天下午几乎都会刮起4级及以上的大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联合施工单位、设计院、厂家充分考虑高海拔、高寒地区施工的极端气候特点,选用高强钢支架,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工艺,并提前研究部署冬季安全施工具体措施,确保安全有序施工。目前,已完成光伏支架组件安全超9000组。”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4.7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4.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9.24万吨,让三江源地区的碧水蓝天得到更好保护。同时,建成后通过光伏板遮挡能够有效减少光伏场区年蒸发量,能够为旺尕秀区域创造出一片适宜放牧的草场,助力当地牧户养殖。
智慧化科技应用,让“绿色”插上腾飞翅膀
一直以来,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于清洁能源项目的智慧化成果运用,以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营。
“我们考虑到大柴旦地区全年平均温度偏低的实际情况,燃气锅炉具有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启停、防冻保温、智能温度控制功能,能够充分保障不供热期间,系统管道等不发生冻裂,极大地降低了停暖事件的发生。”在大柴旦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主控室,工作人员紧盯着屏幕上供热站运行状态、供热数据等数据,通过对各项运行指标的分析,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处理供热隐患,保障稳稳供热。
“后期,我们将着力打造供热项目‘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通过智慧能源控制系统,实现各供热站就地控制、集中联合集中控制和远程监控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在降低项目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供热效率。”刘大贤这样介绍。
同样,在大唐海西州清洁取暖配套25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智慧化方案也在同步应用。“在光伏电站,对地埋电缆故障的排查和处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费时费力,也极有可能让故障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应对电缆故障处理,我们选用了基于智能预警集电线路系统解决方案的特种光缆,实现智能预警的作用,能够掌握高压电缆健康状况,提升设备可靠性。”曹文艳这样告诉记者。
追光逐日、向“绿”而行。如今的青藏高原,别样的“绿色”正悄悄改变着往日萧索的冬日面貌,为守护三江源生态、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360753-50000591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