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储能技术路线多元,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发展迅速。新能源配储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力支撑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但也面临利用率不高、缺少有效成本回收机制、储能配比要求“一刀切”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储能产业的发展质量、效率和效益。
我国储能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新型储能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能源配储,主要表现在:已投项目整体利用率低,造成社会投资浪费;缺少较为完善的成本回收机制,投资回报无法保证;新能源配储政策“一刀切”现象较为普遍等。
随着新型储能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期,亟需政策导向从“单纯激励开发建设”向“激励高质量建设和高效率利用并重”转变。为此,我针对新能源配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着眼于提高利用率,优先发展独立共享储能,实现新型储能的区域统筹规划布局和数智化技术应用。建议指导地方摒弃“撒胡椒面式”的分散开发布局模式,在各省级电网范围内,优先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大型独立共享储能项目;针对存量的新能源配储项目,鼓励具备接入、计量、调控等条件的强制配储转为独立共享储能,加快明确细化具体的实施政策;同时,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建设国家、省级新型储能数字化聚合调控中枢平台,利用数智化技术,助力新型储能高效参与调用。
二是着眼于建设科学的成本回收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产品设计和交易机制。加快落实储能的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结合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与储能有关的市场准入标准、电力辅助服务和电能量市场交易产品,加快出台实施细则;近期,在目前市场无法有效解决储能成本回收的情况下,重点研究出台新型储能容量电价,完善储能参与调频、调峰、调压、黑启动等电力辅助服务的具体规则,形成与新能源等电源的合理成本收益分摊机制;中长期,结合电力市场改革,健全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产品服务、交易模式和价格机制,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储能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三是着眼于解决储能配比“一刀切”问题,加强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引导地方政府将“新能源开发按一定比例配储能”要求,转变为“按新能源开发规模一定比例提供灵活性调节能力”要求,由新能源开发企业自主通过市场,采用自建、租赁、共享等多种方式解决灵活性调节资源需求;探索设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建设专项基金,从企业自建储能转向以专项基金支持的方式开发建设。
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3/2d8221fbbc0e4e3ea9f3121d357d66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