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一个传统上以火电为主的企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或许,大唐华银娄底生态光伏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板。
娄底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她不仅是湖南的重要产煤区,区域内还富含锰矿、铁锰矿、钒矿、石膏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如今,娄底成了湖南省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密集的地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如何在娄底境内的重金属污染区、石漠化区、采矿塌陷区画上最美的图画?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落地为此添了一个生动注解!
2023年的初夏,在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在涟源湖泉镇、在新化温塘、坐石两地,新铺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烂漫的山花竞相“生长”,蔓延成海。曾经的不毛之地,悄然变为湘中地区最美的风光。
“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美不胜收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涉及湖南娄底所属的冷水江、涟源、新化三地,占地近3万亩,是中南四省唯一列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清单的34个项目之一。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满足400万个普通家庭年用电需求。”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吴晓斌介绍说。
湖南娄底锡矿山头顶“世界锑都”桂冠,其开采历史超过120年,长年的开采,给矿区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包袱,满目疮痍,由于复垦发展种植的投入高、收益少,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荒山”。
“在锡矿山上开发光伏发电,通过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不影响原有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用‘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和‘一地多用’。除了可以获取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还能与农林种植有机结合,提高种植收益、增加就业岗位。”负责项目建设开发的娄底基地锡矿山负责人伍懿介绍,项目建设有效改善发矿山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
在涟源,新光村“基地建设+乡村振兴”模式的创建,则是另一大亮点。
“‘基地建设+乡村振兴’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保障。”涟源湖泉镇新光村是公司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公司驻村工作队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发展畜牧养牛产业有相应政策支持,结合光伏发电的特性以及当地的地质土壤,发展“牧光互补”是“基地建设+乡村振兴”的一个结合点,经过三方的多轮讨论和论证,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的想法应运而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牧光互补”的想法得到政府的支持后,公司驻村工作队开始在新光村拓展畜牧养牛产业,建设湘中黑牛养殖场,同时开展牧草种植。通过“牧光互补”,实现了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当前,湘中黑牛养殖场与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现已养殖黑牛100余头,试种牧草10余亩,随着项目的推进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最美风光背后是逐日者的美丽的倩影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期历时12个月,共建设3个220千伏升压站、187千米35千伏集电线路和51千米220千伏送出线路,浇筑桩基19万余根。
面对如此紧迫的任务,从拿到项目指标开始,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单位,第一时间组建了能源开发部,成立了冷水江锡矿山、新化、涟源三个工作小组,严格筛选了30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基地建设一线,打响了湖南最大山地光伏项目的攻坚之战。
这些从各个岗位选拔而来的优秀员工,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加强学习、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是他们“转行”后急需克服的第一个难题。为了精准核查每一块资源的属性、面积、边界条件,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常常加班加点自学研究各类软件。没用多长时间,这些从零开始的“门外汉”就熟练掌握了Mapgis、奥维等专业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应用于土地资源排查,为项目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面对山地光伏用地存在的政策、民生、营商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能源开发部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土地流转,是推进项目必须闯过的第一关。会议那段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5个小时以上,‘5+2’‘白加黑’是常态。”面对土地属性复杂、政策变化未明、流转协调难度较大等困难,各小组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在推动土地流转过程中,面对一些村民的误解和质疑,各小组将项目支持性文件与光伏项目的优越性打印成册发给项目所在的村组,收集权威媒体关于光伏国家政策与光伏实际运行的视频,广泛传播,极大地起到了正面宣传、消除地方村民顾虑的良好效果,项目一期所需的1万多亩土地成功流转到位。
建设过程中,全体项目建设人员长时间驻守施工现场,升压站、送出工程、光伏场区、并网调试等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点多面广、疫情与高温干旱天气、组件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
湘中每一块美丽的光伏板后面,都矗立着大唐华银人高大的身影。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dh3IKd6LqinSus0Q3qK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