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世界屋脊”之上,在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八宿风电场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默默驻守,扎根平均海拔5050米的雪域高原。从那里,看到的不仅有田野、山川和乡愁,还有那一抹艳丽的“大唐红”。
物资成都公司的物资保供团队在八宿驻扎6个月了,杨武是团队中第一批进驻现场开展物资供应保障的工作人员。这6个月,对他来说,是一场和高海拔地区恶劣自然气候的较量,也是对自己耐得住寂寞的考量。这6个月,他就像一棵树,深深扎根于雪域高原,放弃和家人相守,只为这个冬季让“大唐温度”传递至藏东南的千家万户。
艰难方显勇毅
在西藏八宿风电项目的建设中,恶劣的气候是项目建设中的一大阻碍,时而狂风肆虐、时而暴雪纷飞,人员高原反应、交通受阻、物资运输困难重重;地形也是一大难题,崎岖的山路,陡峭险峻,运输车辆在其间艰难前行,每一次的颠簸都像是对物资安全的考验。
记得有一次,杨武正像往常一样忙碌地协调着各项事务。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塔筒运输通道被泥石流无情地冲塌了。这一突发状况让原本紧张有序的施工节奏瞬间被打乱。
杨武深知事态的严重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行动起来,先是紧急联系了塔筒的厂家,详细告知了运输通道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强调了重新规划路线的紧迫性。在与厂家的沟通中,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施工现场的现状、物资的剩余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时间节点要求,以便厂家能够全面了解情况,配合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致电运输单位,与运输单位负责人深入探讨了现有的道路资源以及周边可能开辟为新运输路线的路径。物资管理员凭借对当地地形的了解,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路线建议,与运输单位专业人员共同分析每条路线的可行性,包括道路的承载能力、可能遇到的天气影响、运输时长的预估等诸多因素。
在长时间的电话沟通与协商中,杨武的声音因为高原反应而略显沙哑和吃力,但他依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重新规划路线的工作中。他一边记录着重要信息,一边协调着双方的意见,努力在厂家和运输单位之间搭建起一座高效沟通的桥梁,只为尽快确定一条安全、快捷且能确保物资及时送达的新运输路线,让陷入困境的风电项目能够重新走上正轨,继续向着成功的方向稳步迈进。
在那些漫长而寒冷的夜晚,杨武常常独自一人凝视着星空,思念着远方的家人。他知道,他的坚守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在黑暗中期待光明的人们。他和所有驻守在项目一线的身影一样,像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虽然遥远,却始终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累微尘以崇峻极
杨武在西南项目一线已然扎根9年之久,3000多个漫长的日夜,西南区域的众多项目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在不断的实践与磨砺中,他积累了扎实无比的现场物资管理经验。凭借着这份丰富的经验,这一次的西藏八宿项目,杨武和同行的伙伴们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素养,精心制定出一套套详细而周全的物资供应计划。从大型的风电机组部件到微小的螺丝钉,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他们的战略版图。
他们深知,在项目建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他们务必做到事无巨细,全面掌控。他们频繁穿梭在仓库与施工现场之间,仔细核对每一项物资的入库与出库记录;他们24小时严阵以待,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时刻关注着物资的生产进度与质量状况;他们与施工团队紧密配合,确保每一个物资都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准确无误地送达,他们用严谨与专业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以笃行丰盈青春
历经6个月的坚守,一则振奋人心的捷报从这片广袤的高原大地传出:20台风电机组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汇聚在一起的大唐红宛如璀璨的新星在新能源领域闪耀。
此次20台风电机组的全容量并网,是来自世界屋脊的澎湃“新”动力。是他们,是千千万万像杨武一样的物资保供人在秋寒溽暑中,留下奋斗的身影;是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用自己的行动,让原本能源相对匮乏的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追求卓越,为祖国的新能源建设贡献大唐微光。在那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上,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为灯塔,用实际行动书写卓越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