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立秋时节,走进大唐海南公司万宁和山光伏电站升压站内,身着带有“唐”logo工服的专业技术人员,正通过电子显示返回屏,对光伏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光伏板集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折射出耀眼的“光伏蓝”光芒。光伏板下,是一派丰收景象——沙地上栽种的一垄垄黄瓜、玉米、辣椒;无土栽培区的黑椒、圣女果、番茄………每个专属种植区内的农作物硕果累累。
谁能想到,这片总面积达1200亩长势喜人的“丰收田”,昔日曾经是贫瘠的沙化“撂荒地”。光伏与农业这对看似不搭的“CP”,正在广袤的土地上携手演绎着“变形记”。演绎逆袭传奇的“主角”,就是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光伏农业“浪漫邂逅”共奏丰收序曲
大唐万宁和山70MW电站位于万宁和乐镇勤赛村,于2022年12月投产并网。建成之初,16万块光伏板下,是1200余亩贫瘠的土地。
“由于当时勤赛村土地大面积沙化撂荒,土地产出效益低下,村子里的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勤赛村党支部书记陈燕霞介绍道,“大唐海南公司在这里建设光伏电站以后,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政策,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采用‘光伏+农业’互补模式,加大了对勤赛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多渠道增收。”
的确,大唐万宁光伏电站选址在此的原因,正是由于这里大面积沙化土地荒芜,几乎无人耕种。但看到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贫瘠撂荒,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大唐海南公司聚焦“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思路,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模式。
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后,大唐海南公司邀请农业专家进行多次勘查和论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将先期的400亩沙地改造为“农光互补”试验田,迈出了发展“光伏+农业”新业态第一步。按照“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补”的模式和理念设计,建成大唐万宁和山70MW农光互补项目,发展“农光互补”模式,种植瓜菜,大力发展“板下经济”,致力于建设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成果的样板区,全力打造央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亮丽新名片。
撂荒沙地“华丽转身”演绎逆袭传奇
成功开辟第一片“农光互补”试验田后,大唐海南公司引进了无土栽培、喷滴灌等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将万宁和山农光互补项目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农业科研、光伏科普、劳动实践的示范项目,形成“产、学、研、游”立体化产业。
为了使土地利用最大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山农光互补项目光伏组件阵列南北向间距为7米,东西向间距2米,光伏组件支架最低点距地面 2.5米,为农业生产留有一定的空间,能适用各种类型农业生产活动。
2023年秋,大唐海南公司再度开拓770 亩蔬菜种植区,采取薄膜全覆盖,无雨水进入大棚内,蔬菜区干湿度可控,便于菜根茎的附着和绿叶菜的生长及采摘。光伏支架设计时考虑大棚抗台风及塑料薄膜、水肥一体化的安装。成功构建了“棚上有光伏、棚下有农业、周边能务工”的一地多用综合产业发展格局,科学地解决了土地沙化严重、土地产出效益低等难题,让勤赛村的“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全方位助力低碳富农乡村振兴工作。
光伏与农业组“CP”成为最佳拍档,让曾经撂荒20年的土地焕发了生机。农光互补项目蔬菜种植主管吴万寿说:“现在我们这个基地除了斑斓叶、生姜等传统种植作物,还有黑椒、圣女果、粉果番茄等经济效益好的无土栽培作物。为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大唐海南公司邀请专家开展了无土栽培等农业技术培训,为我们当地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知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群返乡,激发了大家投身绿色农业发展的热情。”
大唐海南公司开展先进种植技术培训、建设农业采摘园,让在外务工的村民不断加入大棚蔬菜种植行列,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随着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投入农光互补项目建设,该公司进一步加大该项目投资建设力度,担当使命“以绿生金”促进乡村振兴,强化科技引领,倾力打造“农光互补”示范电站,迈出了综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把该基地打造成海南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投产的“农光互补”项目。
追光逐日“借绿生金”成就生态富民
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大唐和山农光互补项目建设总面积已达1241.07亩、总投资约5亿元,同步配套建设17.5兆瓦/35兆瓦时储能系统,项目每年可为电网输送1.2亿千瓦时绿电,年节约标准煤为35250吨,有效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赢”。
大唐和山农光互补项目种植基地也成为海南省“菜篮子”工程的重要货源地。大唐海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启提到该项目如数家珍:“大唐海南公司始终致力于服务‘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在海南省率先建设了抗台防风农业大棚770亩,种植小白菜、珍珠菜、黄瓜等十多种蔬菜,每亩年产量可达上万斤,为全省‘菜篮子’保供稳价作出了积极贡献。”
和山农光互补项目的贡献不止于此。大唐海南公司“以绿生金”,将光伏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与发展“光伏+农业”有机结合,成功“碳”索出了一条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历时两年形成了农业农民受益、节能减排社会效益和能源发电多赢的良好局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山光伏电站大棚种植累计用工0.72万余人次,支付村民工资108万余元。当地村民在获得工资收入的同时,可额外增加闲置撂荒土地每亩1133元的租金收入,切实让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丰收田”。
作为海南省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大唐海南公司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致力于建设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成果的样板区,仅用不到2年时间,就把大唐万宁和山农光互补项目建设为海南省有名的“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成功打造了央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亮丽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