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指向7月9日,彭水水电公司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刻——连续安全生产6000天,累计生产清洁电力超9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80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09万吨。它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与力量?现在,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探寻彭水水电公司如何书写这段“超长待机”的传奇。
安全,我们是认真的!
在彭水水电公司,安全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液的DNA。“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不仅仅是一句标语,更是行动的指南针。“两票三制”“三措两案”成了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成了常态,安全文化墙更是该公司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安全是生产力,更是企业的生命线。该公司全面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持续深化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发电量29.21亿千瓦时,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正是这种对安全理念的坚守和践行,为该公司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让安全更智慧!
该公司不仅在防汛前线筑起了牢固的数字堤坝,更将电站变成了一个“最强大脑”。智慧电厂的建设,让“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不再只是梦想,安全管控中心、技术支持中心、优化运行中心“三大神器”联袂登场,人员行为、作业过程、现场环境、地灾风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更有高科技加持,比如无线RFID测温技术,让电缆防火不再是难题,设备“体检”也能远程操作,真正实现了科技与安全的完美融合。这些智慧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也为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检修,追求卓越的艺术!
“应修必修,修必修好”,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该公司制定严格的检修计划,如同匠人打磨艺术品,一丝不苟。三级验收制度、无缺陷考核,每一环节都透露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确保机组设备“开得出 稳得住 顶得上”,该公司未雨绸缪,汛前组织完成4台次机组、9孔弧门及通航系统设备检修,成功处置顶盖螺栓松动、发电机空冷器渗漏、升船机焊缝开裂等重点缺陷10余项,持续拉满机组设备“健康值”。
培训,人才培养的摇篮!
该公司打造了一套“强三基”人才培养体系,班组文化样板间建设搞得风生水起。1至6月,该公司积极依托“0号机”、机械实训室、电气实训室等便利条件,组织开展各专业培训56场、竞赛比武活动10项,进一步提升了班组人员技能水平,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6月中旬,乌江流域迎来2024年度首次洪峰,该公司5台机组满负荷运行,全力增发电量。单台机组最长满负荷连续运行时间超550小时,刷新历史纪录。在这里,每位职工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都有机会成为电力行业的明日之星。
党建,红色引擎添动力!
该公司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仿佛给安全加上了“红色BUFF”。党员先锋队,他们是安全生产线上最闪亮的星,在电网线路检修期间,该公司党委提前谋划,降低库水位至280米运行,有效保障负荷限制期间未发生弃水,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债务重组,实现资金创效1385万元,同时售出绿证2.4万张,增加收入15.7万元,实现效益的“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