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并网啦!”
7月27日,随着大家的欢呼,最后一台A3风机技改调试成功并网,标志着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莱州风电场惠德1.0MW风机效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完工。
该项目既是桂冠山东分公司在老旧机组提质增效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在当前“三保一增”劳动竞赛火热开展之际,取得保供电、增效益的亮眼成绩。
召开技改研讨会
直面问题·老化
莱州风电场20台惠德风机“服役”有10余年之久,纵然有着得天独厚的风资源优势,但因为机组老化,平均利用小时偏低,面临“好风不好用”的尴尬局面,老旧机组改造迫在眉睫。
“全场机型既有变桨机组,也有定浆机组,因定浆机组不满足电网AGC闭环调节要求,在电网限负荷时,全场机组就会被迫停运,电量损失较大。”桂冠山东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技部主任林振介绍说。
该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提质增效要求,成立工作专班,与厂家现场勘察分析,讨论提效解决方案,对接调度和当地政府发改委相关部门,最终选定“沿用原基础、原第一、二节塔筒,改造第三节塔筒,更换机舱、发电机和轮毂,升级叶片”的改造方案。经论证,改造后增发电量将提升113.8%,利用小时将提升到2517小时,收益率15.43%……一个个可观数据,让团队成员振奋不已。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立项审批,该公司党委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工作专班,将工作目标“网格化”。调试专班跑经信委、调度,综合管理专班跑当地政府,技术专班跑设计院、科研院……协调、汇报,推动手续审批。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项目顺利通过立项批复。
和监理人员讨论叶片吊装
爬坡过坎·技改
开工没多久,国内多地爆发疫情。叶片、轮毂、机舱、塔筒等发货地相继出台疫情管控措施。
“疫情防控我们要抓,技改建设我们也要抓。”桂冠山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军在动员会上发出了动员令。
为确保疫情防控、技改建设“两手抓、两手硬”,该公司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和技改推进会,安排部署现场疫情防控工作,讨论设备进场、工期、计划节点等重点内容。
“现场突击队员和工作专班人员严格管控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流动,每天都进行人员查看、体温监测等基础工作,并严格要求现场人员实行‘宿舍-工地’两点一线防疫措施。”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技部主任林振说道,“因为区域管控,人员不能随意流动,我们就在现场连续安排拆旧机组,这样就能确保新机组到场的后续工作能够紧密衔接。”
为了能及时有效解决现场困难,该公司建立“党建引领+惠德机组提效改造”考核奖惩机制,并再次对“四必须四融合”指标进行细化调整,将74项指标任务实现从党委、党支部、突击队、党员全覆盖,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6月以来,在全员的通力合作下,改造进度明显提升。“我们提前安排好新设备进场的路线、摆放位置、旧设备拆装速度、运出的线路,这样每个环节就能紧密衔接,也能节约不少时间。”林振介绍说,“我们从原来5-7天完成一台机组的拆装工作,经过进一步优化,提速到3天完成1台,大家也很振奋。”
突击队员的“安全帽”
党旗引领·加速度
莱州风电场地处莱州市西南侧土山镇沿海地带,放眼望去,一片波光粼粼的盐场与高耸入云的风机相互映衬。入夏之后,天气炎热,非常适宜晒盐。
“听说没,莱州技改现场党员突击队员的脸出现‘分层’了。”
“你没看见,他们的胳膊和手的肤色都出现了‘断层’。”
……
一时间,党员突击队员成了大家谈论的焦点。
技改期间,突击队员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即使有遮阳伞,每个人的脸颊和下巴处还是被“烙”上一条白色的“安全带”。每次回来,突击队员都要被大家“现场观摩”一番,“安全帽脸”由此诞生。
因为扛不住炎炎烈日的暴晒,该公司配备的遮阳伞在经历52天的“烤”验后,提前结束了它的寿命。“在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完成的前一天,遮阳伞被晒爆了。”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庞万禄回忆说。
正是党委、党支部、突击队、党员四层级的紧密联动,该公司顶住疫情影响,扛住不断变化的天气考验,及时解决路面积水、吊车无法进场等问题,全面加快项目改造进度。
为了保质量、抓工期,项目团队与时间赛跑,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将工作效率从7天左右完成单台机组拆装改造提速到3天,以实绩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到项目改造工作中。
7月底,风机效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单机发电量是原机型同等条件下的2.47倍,投资收益率可达15.43%,各项性能均达到预期效果,成效显著。
▼相关链接 · 江西新能源公司:风机上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