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新华社]中国大唐:驭光而行“湘”当有为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日期:2023-07-2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键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乐竞体育官网聚焦主责主业,毫不动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将新能源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持续推进新能源提速增效攻坚战,建设指标获取、开工规模、投产容量屡创新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跨步新台阶。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大唐装机规模17066万千瓦,其中风电2772万千瓦,光伏1080万千瓦。较202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增加1047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6.26个百分点,至44.58%。

聚沙成塔,汇河成海。星罗棋布的新能源项目汇聚成中国大唐的绿色转型发展之势。6月30日,地处湘中大地的国家首批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项目一期工程50万千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中国大唐转型发展再添浓墨重彩一笔。

锚定目标 新突破梦圆湘中

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这是中国大唐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确立的愿景目标。

围绕“绿色低碳”这一首要任务,中国大唐乘着国家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东风”,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在中国大唐战略目标指引下,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在娄底发展“光伏+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基地的思路。

2021年11月,经过不懈努力,设想变成了现实,娄底项目成功“入围”,成为国家首批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改变,在娄底境内的重金属污染区、石漠化区、采矿塌陷区悄然发生。

2023年的初夏,在冷水江锡矿山、在涟源湖泉镇、在新化温塘、坐石两地,新铺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烂漫的山花竞相“生长”,蔓延成海。一幅幅美丽画卷次第铺展,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安全发展深度融合的新“丰收”正不断孕育、萌发、生长。随着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的落地,曾经的不毛之地变为了湘中地区最美的风光。

微信截图_20230724165241.png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全景

扛鼎大唐华银“东西南北中”五大基地的湘中娄底“光伏+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基地的探索,是华银电力着力“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大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今天,湘中丘陵山区,挺立的大山不仅注视着时代的风起云涌,也见证着湖南娄底由资源枯竭型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

一期全投 新成绩耀眼湖湘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涉及冷水江、涟源、新化三地,占地近3万亩,是中部四省唯一列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清单的34个项目之一。

如此庞大的山地光伏项目,没有相应的建设经验可循,任务又如此紧迫,给项目建设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从拿到项目指标开始,大唐金竹山发电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单位,第一时间组建了能源开发部,成立了冷水江锡矿山、新化、涟源三个工作小组,严格筛选了30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基地建设一线,打响了中南地区最大山地光伏项目的攻坚之战。

微信截图_20230724174153.png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项目冷水江锡矿山光伏电站

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加强学习、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是职工“转行”后急需克服的第一个难题。为了精准核查每一块资源的属性、面积、边界条件,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加班加点自学研究各类软件。不久,这些从零开始的“门外汉”就熟练掌握了Mapgis、奥维等专业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应用于土地资源排查,为项目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土地流转,是推进项目必须闯过的第一关。回忆那段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5个小时以上,‘5+2’‘白加黑’是常态。”面对土地属性复杂、政策变化未明、流转协调难度较大等困难,各小组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建光伏有没有辐射,会不会造成气温升高……”面对一些村民的误解和质疑,工作人员将项目支持性文件与光伏项目的优越性打印成册发放给项目所在的村组,收集权威媒体关于光伏国家政策与实际运行的视频广泛传播,正面宣传消除了地方村民的顾虑,项目一期所需的1万多亩土地成功流转到位。

项目建设过程中,全体建设人员长时间驻守施工现场,升压站、送出工程、光伏场区、并网调试等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点多面广、疫情与高温干旱天气、组件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历时12个月,共建设3个220千伏升压站、187公里35千伏集电线路和51公里220千伏送出线路,浇筑桩基19万余根。

这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团队,一路奋勇争先,出色完成所有工作,实现项目一期50万千瓦按期全容量并网发电。

绿色转型 新征程流光溢彩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满足400万个普通家庭年用电需求。”大唐娄底光伏基地负责人介绍说。

“娄底项目结合本地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农光互补’和‘牧光互补’开发模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项目区域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并将进一步改善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环境。”冷水江市发改委能源股股长刘洋表达了对项目的高度认可。

锡矿山的开采历史超过120年,头顶“世界锑都”桂冠。但长年的开采,也给矿区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包袱,由于复垦发展种植的投入高、收益少,一度成为无人问津的“荒山”。

微信截图_20230724165203.png

↑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光伏基地项目采用‘农光互补’和‘牧光互补’开发模式

“在锡矿山上开发光伏发电,通过与农业生产结合,种出来的‘光伏辣椒’味道好,在市场上非常抢手。”锡矿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梁中才介绍到,“我们还将打造‘蓝色海洋基地’,把光伏项目建成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经营农家乐,驱动经济发展。”

在涟源,新光村“基地建设+乡村振兴”模式的创建,则是另一大亮点。大唐华银电力驻村工作队开始在新光村拓展畜牧养牛产业,建设湘中黑牛养殖场,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发展“牧光互补”,实现了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我们现在已经出栏了100多头牛,收益不错。近期会尝试引进黄羊,探索‘板下放养’,将来我们还计划投资肉品加工厂,并通过互联网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于“牧光互补”带来的益处,新光村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易振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村集体经济已由工作队入驻前的0.8万元上升到27.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新光村党支部书记胡建明用数据说明了“生态治理、企地双赢、群众受益”开发理念给新光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党建引领 新蓝图同心绘就

“自娄底建市以来,还没有跨三个县市、用地几万亩的项目。”大唐娄底光伏基地项目是娄底全域的“一号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地方村部、EPC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人员,工期最繁忙的时候,现场施工人员接近2000人。如何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该项目以“党建引领+光伏基地”为抓手,通过开展企地共建,最大限度争取中共娄底市委、娄底市人民政府以及新化、冷水江、涟源三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与项目所在地村部打造联合党支部,深化政企互信,在攻坚项目和急难险种任务上,实现“组团协作”,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

项目启动后,娄底市成立了由市长曾超群任组长的娄底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娄底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项目进度,向项目各方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

娄底市发改委牵头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国网电力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与大唐华银电力娄底专班集中办公调度。冷水江、新化、涟源等相关县市参照娄底市模式,建立工作专班,采取“高位调度、集成作战、一体办理”工作模式,及时联动推进工作。

娄底光伏基地新化项目所在的温塘镇,组织专班人员坚守现场,全力协助新化项目部一起解答群众关于项目建设的疑难问题,普及“农光互补”知识,疏通土地流转堵点,营造了良好的基建环境。

娄底光伏基地冷水江项目部位于海拔近千米的锡矿山上,紫外线强,条件较为恶劣。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驻守来峰村和樟木村,挂牌督战。

涟源市桥头河镇、湖泉镇、龙塘镇专班强化责任担当,不分昼夜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带头普及光伏知识,让村民对光伏发电项目有更新的了解与认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目前,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二期正全力推进,项目下属涟源二期、冷水江采煤塌陷区和新化曹家三个子项目已于6月底开工建设。娄底光伏基地项目的建设,以“光伏+生态治理”的模式,一点点治愈着娄底这座资源型城市发展留下的地表伤痛,并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603472?d=134b24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18 1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