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中国能源报]湖南娄底试水“光伏+矿山”开发模式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董梓童
日期:2023-07-24

世界锑都——车辆驶入娄底市区,这四个字首先映入眼帘。娄底,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矿产丰富,其中,锑金属保有储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居于第一位。娄底境内锑矿点分布集中,均位于娄底下辖县级市冷水江。2008年、2009年和2012年,我国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冷水江便是其中之一。

“冷水江已有120多年的锑矿开采历史。随着矿产资源逐渐被开发,冷水江出现重金属污染区和采矿塌陷区。收拾这样的烂摊子,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可回避的难题。”大唐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公司副总经理曾琳指着冷水江来峰村的一片青山说,如今这里已经被蓝色太阳能板覆盖,缝隙和空地上钻出绿植,全然没有污染和塌陷的影子。借助复合型光伏开发模式,冷水江摇身一变,成为绿色生态清洁能源基地。

●绿电+青山,推进复合开发

曾琳参与建设的项目,是大唐华银湖南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该项目是全国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之一,是中部四省(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唯一获得批复的基地项目,也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山地光伏项目。6月30日,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

在国家能源局202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指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要任务。近期,国家能源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

作为位列国家首批风光大基地的34个项目之一,娄底项目的入选可谓具备“天时”和“地利”。“长期开采使得矿藏逐渐枯竭,冷水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刚来的时候,废渣堆占土地,山体植被荒芜、石漠化严重,动植物多样性也退化了不少。不仅是塌陷,还出现了石漠化。”曾琳表示,“虽然和西北地区相比,湖南的太阳能资源一般,但仍然属于C类‘资源丰富’等级,具有开发价值。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发展光伏是湖南转型的重要途径。”

娄底基地项目总指挥肖军认为,娄底具备运用“复合型光伏+生态治理”开发建设模式的基础,可以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条件。

●政企研合力,守住用地底线

与幅员辽阔的西北地区不同,在中南部地区开发集中式光伏项目最大的难题就是“地”。“要干好光伏项目,就要做到不与农争地。”大唐华银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晓斌强调。

娄底项目涉及土地属性复杂,必须谨慎处理。为给大型光伏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通知》明确了光伏发电用地用林用草的相关政策规定,土地问题对项目的影响可见一斑。

肖军介绍:“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光伏项目用地政策进行充分研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娄底基地资源调查,对用地现状和属性进行全面核实。大唐华银和娄底市政府还联合成立项目推进专班,超前调度、主动协调,快速解决用地审批、土地流转交付和工农关系协调等问题。”

通过政策审批,安装太阳能板只是其中一步,要真正做好娄底项目的开发,还要具备专业的农业知识。“春天绿油油、秋天光秃秃、冬天一把火、满山尽石头。”娄底项目技术专责朱勇说了这样一句顺口溜,“这是对当地环境最形象的描述,安装了太阳能板后,板子起到了收集雨水、降低蒸发、修复土壤的作用,为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朱勇说:“我们在种地方面不是行家,为了找到最适合的种植品种,我们和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先做了小规模试验田,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以便真正达到提升项目区农业总产值,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多方面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吴晓斌看来,娄底项目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发绿电、保青山澈水和增加就业、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坚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光、林光、牧光、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可兼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娄底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超1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硫排放0.3万吨,减少灰渣排放物16万吨,可满足400万个普通家庭年用电需求。”肖军说。

“我们项目部大力推进‘荒山发展光伏发电+光伏场空地种植牧草+牧草养殖湘中特色黑牛’的牧光互补特色循环产业建设。”娄底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涟源项目部副主任刘彪介绍,“目前,新光村已投入150万元用于湘中黑牛养殖,养殖数量超100余头,试种牧草10余亩,解决了30余人就业。”

“幸福!”提起娄底项目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新光村聚益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易振兴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越建越好,娄底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新途径,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对此,驻新光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建明如数家珍:“整个牧光互补产业链将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8万元。2022年,新光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入驻前的0.8万元上升到27.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1.23万元上升到2.35万元。这一案例还入选了《湖南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典型案例集》,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实实在在的成绩。”

据了解,娄底项目一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项目同期开工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底前正式投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年7月24日第13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18 1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