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郓城发电公司“630℃等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成功入选。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的交汇点,郓城发电公司积极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把创新作为价值创造的不竭动力,着力推进传统能源与新型材料、前沿技术、现代信息深度融合,用“新”力量塑造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攻关煤电前沿技术的阵地”“集成应用先进成果的载体”“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引领煤电发展的方向”,谱写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新篇章。
实现煤电升级“新突破”
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统筹推进煤电转型升级,是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
作为国家电力示范项目,郓城发电公司聚合火电装备全产业链优质资源,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采用十大创新技术,实现全球范围内煤电机组再热温度和发电效率两个“首次突破”,对我国火电技术的自主创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为破解耐高温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卡脖子”难题,该公司联合中国钢研、宝武特冶、东方电气等全产业链30余家单位,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成功攻克G115钢工程化应用技术难题。通过我国特种设备新材料应用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级别最高的技术评审,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试制试用决定书,并实现国产自主研发的马氏体耐热钢G115在郓城项目的首次应用。
该公司联合东方电气、钢研总院、宝武集团等17家单位,共同承担工信部“新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任务,加入由钢研集团牵头组建的“中央企业高端金属材料创新LHT”、与东方电气集团共同组建“中央企业先进电力装备创新联合体”、即将承担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归口管理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任务,聚合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点燃成果转化“新引擎”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类创新成果成效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正显现出来,激发着创新裂变。
郓城发电公司充分发挥国家电力示范项目优势,加强与产业链顶端的产学研用企业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方式,该公司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及新技术应用,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渠道,顺利完成“630℃二次再热机组智能控制及优化运行”等5项集团公司级科技课题研究。“630℃高温材料50%效率燃煤发电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已进入中期阶段,并成功入选中电联“大国重器”名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工作室团队创新,技术人才引领创新,全员参与创新”体系。该公司开展重点难点项目“揭榜挂帅”攻坚工作,以创新大赛、QC活动、专利研究和科技项目攻关为载体,引导广大职工深入探索解决工程一线通病、难点问题的“良方妙策”,挖掘创新创效、优化降造的“锦囊妙计”,切实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先后取得11项发明专利、7项协会“五小”创新一类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并发布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0项,让科技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提升高质量发展“硬核力”
在郓城项目施工一线,人员“刷脸”进出工地,车辆“扫牌”进出现场,基建施工作业面360度可见,人员工作轨迹在大屏幕中实时呈现……充分展示出国家电力示范项目的满满的“科技感”。
郓城发电公司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下,瞄准产业数智化发展方向,向科技“借力借智”,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广泛应用,围绕安防监控、数字工地、安环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物资管理“六个模块”,打造“智慧工地”平台。同时,该公司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大模型技术,对工地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各生产要素进行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管理,并以多方联动平台为载体,实现可视化协同指挥、全周期信息共享、全过程管理留痕,提高管理效率。
该公司坚持走好“智慧”发展之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方位谋划“智慧电厂”建设,打造集智能检测、运行监控、分析寻优、诊断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ICS)”;构建具备全厂三维可视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益生产管理、智慧经营及供应链管理、智慧办公等功能的“智能管控系统(ISS)”;推进智慧输煤、智慧采制化、智慧仓储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少人化、集约化、智能化”新型数字智慧电厂,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塑造劳动用工“新模式”。
郓城发电公司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全力解决新材料首次应用等技术难题,高效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集约化应用带动煤电转型发展,为建设成为新一代煤电示范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